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名勝古跡對聯岳麓書院楹聯攬勝

                                岳麓書院楹聯攬勝

                                2020-12-18 21:41:44唐意誠青青導讀對聯雜志 0條評論

                                圖片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長沙市岳麓山青風峽出口處,占地面積二萬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積七千二百平方米,由門、堂、軒、齋、樓、臺、亭、閣、祠、廟、坊、園、碑、泉、沼、池組成。

                                院內古樹參天,桃、柳、荷、桐、竹等四季花木,應有盡有。晨起碧沼可觀魚,夜坐花墩好賞月。春來桃紅柳綠;夏日桐蔭荷香;深秋紅葉滿谷;寒冬修竹滴翠。風景秀美,魅力迷人。在建筑風格上獨樹一幟,巧組了講學、藏書、祀祭三個有機構成的規制,是湖湘學子讀書做學問的理想地方,更顯示出莊重、樸素、幽靜、超凡而又典雅的古代書院的濃厚氣氛。

                                宋太祖開寶九年,即公元九百七十六年,為潭州太守朱桐創建,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二年歷史了,列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比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埃及最高學府艾芝哈爾還早七年,名列世界著名學府之首。宋真宗賜書“岳麓書院”四字匾額,從此聞名天下,聲譽大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張拭主持書院,朱熹曾兩次講學,生徒千人,達到鼎盛時期。書院人才薈萃,歷代著名學者和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如宋代陸九淵、明代王守仁、清代王文清、羅典、王先謙等等,都曾來此講學或主教。湖湘許多重要歷史人物,如王夫之、陶澍、賀長齡、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楊昌濟、楊樹達等,都曾在此就讀。書院改為學堂和定名湖南大學后,更有大批愛國志士和革命先輩如唐才常、黃興、陳天華、鄧中夏、蔡和森、何孟雄等來校求學。毛澤東早年也曾三次寓居半學齋,從事自學和主編《湘江評論》等革命活動。故該院既是湖湘學子的搖籃,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紀念地,可謂譽滿中外。一九八八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在書院整修一新,建筑雕梁畫棟,金碧耀眼,特別引人注目的楹聯作品,琳瑯滿院,書法雋秀,高雅別致,古色古香,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古代書院建筑群,中外游客參觀者絡繹不絕,大飽眼福,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推崇備至。

                                圖片

                                前門聯云:


                                千百年楚材導源于此;

                                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


                                聯語為虞愚撰書。行書流暢,裝飾簡樸,體現了古老書院古樸的門面。上聯寫出千百年楚地人才輩出,都發源于這所古老書院。下聯意在:以岳麓書院為講學基地的湖湘學派,久傳不衰,堪與日月爭光。全聯高度概括描述了岳麓書院在培養人才和開展學術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既表達了對書院的由衷贊美,又寄托了對湖湘學子的殷切期望。

                                圖片

                                赫曦臺聯云:


                                三湘雋士講研地;

                                四海學人向往中。


                                赫曦臺為江南式戲臺?!扒陮W府”匾額懸于臺上,臺中有朱熹、張拭、王守仁和毛澤東的詩屏。此聯懸掛臺前兩邊紅柱之上,北京大學教授商鴻逵撰,北京中山書畫社副社長王遐舉敬書。聯語通俗口語化,盛贊岳麓書院不僅是三湘英才講學、著述的好場所,也還是普天下的有志學子所向往的學府。毋怪作者洋溢著對書院一往情深的美好愿望。又一聯懸于戲臺后兩邊紅柱之上:


                                合安利勉而為學:

                                通天地人之謂才。


                                  這是一副格言聯,由清代乾隆進土、時任湖南巡撫的左輔撰寫,湖南文史館館員、書法家王超塵書。上聯意為治學要采用朱熹提出的“安、利、勉”三種方法,即“生知安行者,知也;學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比吆隙弥?,以達成功之目的。下聯意為要通曉天、地、人這三才的道理,才能稱得上“才”。也就是要博學,乃致成功。全聯概括為治學之道,精當獨到,堪比金玉良言。

                                大門聯云: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大門為南方通俗建制“將軍”式門。門上懸掛“岳麓書院”金匾,宋真宗御書手跡放大精制,倍增顯赫地位。大門兩邊這副對聯,由清代嘉慶時岳麓書院山長袁峴岡出上聯,當時在書院求學的張中階對下聯而成?!俺敝赋䥽?。據查楚國分東、西、南三楚,疆域包括現今的湖南、湖北、廣西、安徽、陜西、河南、山東、浙江和江西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而今天習慣上主要指湖南、湖北一帶。楚地自古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故云“楚有材”。冠上“惟”字,作助詞理解,并非“惟有”、“惟一”,意在強調楚地匯集著比其它地方更多的人才,絕非有的誤認為只有楚地才有人材之說,其實書院當年名居宋代四大書院之首,評價有據,絕非虛夸之詞?!八埂?,指岳麓書院。全聯意為:楚國人才眾多,而在這里的岳麓書院尤集人才之大成。區區八字,高度而集中地概括了書院為國家培養大量人才的精神實質,這是對千年學府人才輩出的贊譽,三湘學子常用此聯引以自豪。然則此聯既怪又有名氣。所謂怪聯,乃聯文末字上平下仄,當屬違律,故聯家不能茍同。所謂有名氣,得益于流傳久遠,文美義精,內涵豐富,語言簡潔,顏體書法高超,自然諒其下不為例了。

                                在大門兩壁懸掛聯云:


                                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

                                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


                                此聯由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馬積高撰,師大美術教授曾曉滸書。上聯論述無論古往今來,治理國家,都是將培養人才作為首要任務,絕不可忽視世界歷史潮流和千年學府的作用。下聯評議做學問既有繼承,又要革新,英雄人物就在于能順應時勢,融合變通,革除弊病,宋代朱熹、張拭,當代蔡和森、毛澤東,他們的治學良方,值得后輩學習。聯語楷書行云流水,自為一宗景觀。

                                二門聯云:


                                納于大麓;

                                藏之名山。


                                二門此次按史料重修,為敞廳游廊式。正門上高懸“名山壇席”匾額,集清道光間著名書法家何紹基字。門聯由清代宣統年間湖南高等學堂學監程頌萬撰寫,是集《尚書·堯典》和《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名句而成,自然貼切,恰到好處。

                                在二門兩壁又懸聯云:


                                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

                                學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


                                此聯由清代乾隆進士、五任達二十七年之久的岳麓書院山長羅典所撰,集歐陽洵楷書字重刻。上聯點明書院的地理位置環境,山接衡湘,水臨湘江,深山大澤,龍盤虎踞,氣勢非凡。下聯闡述書院繼承孔孟學說,是學習禮儀和知識的好場所。

                                講堂聯云:

                                圖片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


                                  講堂為書院講學中心所在,又名“忠孝廉節”堂,為朱熹手跡。堂前懸“實事求是”匾額。宏敞的建筑與眾多碑刻、楹聯等珍貴文物相互輝映、游客駐足敬仰,目不暇接。此聯掛于講堂入口處兩邊,由清末湖南公立工業??茖W校校長賓步程撰書。是集《論語》和韓愈《進學解》中兩句格言組成為哲理對聯。

                                講堂中央四對木柱嵌掛四聯,其一云: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學府傳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傳,一代風流直到今。


                                木柱頂高懸清乾隆帝手書“道南正脈”金匾。此聯由愛國實業家周叔弢撰書。這是一副少見的互為因果對聯。上聯點出岳麓書院以其所在地岳麓山而得名的,岳麓山因有岳麓書院而譽滿天下,盛況空前,千年學府綿延至今,再創輝煌。下聯說明人才是因為學說而出名的,而學說又是靠人才去傳播的。全聯充滿了辨證唯物思想,互為因果,是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根本規律,不能違反。不足處是聯文中的“傳”字為異位重字,否則就白璧無瑕了。

                                其二云:


                                一水長流池不涸;

                                兩賢互磋道終同。


                                木柱頂高懸清康熙帝手書“學達性天”金匾。此聯由美籍華人、漢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陳榮捷撰寫?!耙凰敝赶娼??!俺亍敝笗洪T前的飲馬池?!皟少t”指朱熹、張拭。聯語足見海外炎黃子孫對書院的贊譽和厚愛之深情。

                                圖片

                                其三云: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沅生芷草,澧育蘭花。


                                此聯由中科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馮友蘭撰書。聯語巧在:上聯兩句原本書院大門聯,下聯引《離騷》句改動而成。從全聯看,上下兩聯各自成對,在內容上也有內在邏輯聯系。為何“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回答就在于“沅生芷草,澧育蘭花”所致。精美文采,科學論證,令人欽佩。

                                其四云:


                                岳麓學府傳千載;

                                書院育材有良規。


                                此聯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撰書。上聯直陳岳麓書院歷史悠久,下聯結論書院育材方法優良。完全符合實際。

                                講堂兩壁是書院唯一的六十六字長聯云:

                                圖片


                                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此聯為清代乾隆元年進士、岳麓書院山長曠魯之撰書,湖南省書協主席顏家龍補書重刻。這是一副哲理聯,書藝清秀,黑底貼金字,十分注目。上聯大意:是與非,由自己判斷;功與過,任別人評說;得與失,則由命定。還是休管這些吧,登上岳麓山頂,飽賞明月清風,便會飄然欲仙,頓覺心曠神怡。下聯大意:君親恩如何報答?民物命如何樹立?圣賢道如何傳播?站在赫曦臺上,眺望衡云湘水。這些難題自然會得到答案。聯語既提倡通達的人生態度,又啟發人們致力于倫理修身,同時還恰到好處地描繪了書院講堂的景物,景與理渾成一體,聯趣橫生。發人深思。上下聯前三句為當句自對,頗具功力。

                                講堂側門懸有兩聯。其一云:


                                陟此峰顛,看湖浪湘波,總是源頭活水;

                                拜茲堂上,仰賢關圣域,無非心地嚴師。


                                此聯撰書者為清乾隆進士李峨峰,曾任長沙知府?;钏?,即流水。宋朱熹《觀書有感》句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賢關,進人仕途之門檻。圣域,圣人之境界。聯語為一九九五年新制。

                                其二云:


                                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賢事業名山。


                                此聯為清代湘軍將領左宗棠撰書,一九九五年集字新制。

                                這兩幅名聯都對書院的教育方法和人才興盛做出了杰出評價和贊嘆。

                                在重修的文廟,現懸掛六聯。

                                圖片

                                文廟大成殿門聯云:


                                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在大成殿室,三聯云: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開,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


                                清康熙帝撰,一九九五年新制掛。


                                覺世庸民,詩書易象春秋,用垂道法;

                                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圣人。


                                清乾隆帝撰,一九九五年新制掛。


                                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清乾隆帝撰。聯語對文廟尊師重教,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至今仍有重要之作用。懸于文廟廡廊兩聯。

                                其一云:


                                不為子路何由見;

                                非是文公請退之。


                                此聯為羅典撰書。原聯早失。此為一九九五年集字新制而成。子路,姓仲名由,孔門弟子。此指學生。文公,指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退之,此為助詞,又指清代詩人袁牧。袁牧去岳麓書院求見山長羅典,因其品德不取而被拒見,故寫此聯,語意雙關。

                                其二云: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

                                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


                                此聯為湘學大師王闿運撰。原聯已失。一九九五年集字新制。


                                圖片


                                御書樓聯云:


                                圣域修文,前有朱張講壇,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墳五典,諸子百家。


                                御書樓在講堂之后,是皇帝賜書藏書之所,居崇隆地位。樓為近年仿建,為書院唯一宋代建筑縮影。有藏書一萬四千余冊,這在古代是可觀的。此聯懸樓兩邊,由湖南文史館館員、書法家何光年為祝賀該樓落成撰書的。圣域修文,指圣地興修文教之意。宸翰,帝王書法真跡。名山汲古,形容鉆研古笈像吸水一樣勤奮不已?!度龎灐贰段宓洹?,指《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皆古書名。上聯盛贊岳麓書院是傳播文化學術的“圣域”,使書院聞名天下。下聯夸耀御書樓藏書宏富,經典應有盡有。文字雖較深奧,但內容切合主題,無愧聯中佳構。

                                船山詞聯云:


                                訓詁箋注,六經于易尤專,深羲文周孔之精,漢宋諸儒齊退聽;

                                節義文章,終身以道為準,繼濂洛關閩而起,元明兩代一先生。


                                船山祠在御書樓左邊,祀祭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專祠。此聯由清代道光進士,清末駐英、法、俄公使郭嵩燾撰,書法家劉順補書。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易,即易經。羲文周孔,即古代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四人,均與《易經》有關。傳伏羲氏始畫八卦,周文王寫《卦辭》、周公作《爻辭》、  孔子著《十翼》。濂洛關閩,即宋代理學四大學派。濂,周敦頤,史稱濂溪派。洛,程頤、程顥講學洛陽,史稱洛派。關,張載講學陜西關中,史稱關派。閩,朱熹講學福建,史稱閩派。上聯評述王船山的學術成就,對儒學既有繼承,又有批判,提倡經世致用,贊揚其學問深入到《周易》、《周禮》的精細之處,連漢宋諸儒也應自嘆不如,退而躬聽。下聯稱頌王船山的人品和著作等身,文章氣節高尚,中肯地指出其學術上的地位,認為他是繼宋代理學大師之后,元明兩代獨領風騷的學術大師。引經據典,氣魄云天,非大手筆無此精品。

                                圖片


                                百泉軒聯云:


                                教同化雨綿綿遠;

                                泉似文瀾汩汩來。


                                百泉軒在講堂右側,為書院山長們的住宅,該院五十三位山長都曾在此住過。此聯刻于百泉軒門柱之上,集清代莊玉句而成,湖南大學教授、書法家周旭書。上聯講教育工作如春風化雨一般,綿綿不斷,影響深遠。下聯描寫百泉軒旁的文泉,汩汩不盡,經久旱而不涸,好似學海文瀾,源遠流長。

                                其二云:


                                學憶朱張綿圣脈;

                                書傳虞夏刻螭虬。


                                此聯懸百泉軒宅內,集清代康熙進士、長沙府學教授張維霖句而成。書法家周旭補書。聯語意為:讀書當憶朱張理學綿延繁盛,寫字乃傳夏朝岳麓山禹王碑七十七個至今無人辨認的蝌蚪古文。傳說是對偉大人物禹王的崇敬和懷念?,F經株洲工業學院劉志一教授破譯此碑:楚莊王三年(公元前六一一年)冬季,由當地文人或官員所立,內容為歌頌楚莊王三年秋季滅庸國的歷史與功績。古文奇字,即夏代官文,戰國末消亡。秦漢后無法識讀。距今已有兩千零六年歷史,是國內目前所知最早的古文奇字碑刻,有極高的史學價值。經國家有關權威專家于一九九五年十月鑒定首肯。

                                明德堂聯云:


                                金聲玉振;

                                虎躍龍騰。


                                明德堂在講堂和百泉軒之間,現供游客購買書院史料或紀念品之所。此聯由美籍華人、美國中華楹聯學會會長潘力生為母校撰書的贈聯。全聯贊揚岳麓書院學術活躍,名聲遠播。顏體書法,蒼勁豐滿,自成一格。

                                圖片

                                半學齋聯云: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無偶,百代弦歌貫古今。


                                半學齋在書院左邊,為教學辦公用房?,F為岳麓書院和湖南大學史跡陳列展覽,入內可窺“千年學府”全貌。此聯為岳陽校友會于母校定名六十周年時贈送。

                                吹香亭聯云:


                                放鶴去尋三島客;

                                任人來看四時花。


                                吹香亭應于書院孔廟黌門池上,與飲馬池中的西亭互成對景。此聯集唐代進士、翰林學士杜荀鶴句而成,書法家劉世善補書。此聯是早在宋端平年間(公元一二三四——一二三六),尚書鐘仙巢始建吹香亭時就有的古聯。聯語是寫四季風景,可見當時岳麓書院之盛況。    

                                三閭大夫祠聯云: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三閭大夫祠在書院北側集賢村,又稱屈子祠,為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而建。此聯由清代嘉慶時任刑部右侍郎秦小峴撰書,上聯以設問起興,寫人們對屈原的懷念,世代為其招魂。下聯指楚地后來的人民,勸勉后輩學子領會屈原的偉大思想,永遠銘記其愛國精神。在眾多祭祀屈原的對聯中,秦氏此聯獨以清新婉約而著稱。

                                懸于時務軒聯云:


                                胸懷子美千間廈;

                                氣壓元龍百尺樓。


                                撰文者為梁啟超,師康有為,人稱“康梁”。一八九三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湖南維新志士譚嗣同等創辦“時務學堂”于岳麓書院一側,受聘任中文總教習時所題。子美,杜甫字,其《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笨梢姰敃r壯志凌云,維新氣盛之勢。 

                                總之,岳麓書院對聯很多,楹聯文化相繼流遠,古今作品競相媲美,愿海內外學子一攬品味,為中華民族傳統楹聯文化而奮力弘猷。

                                 (《對聯》2011年5期)

                                猜您喜歡

                                評論區

                                一级二级激情视频,一级二级毛片视频看看,一级二级三级黄片,一级二级三级毛片,一级二级三级片在线播放